丹鳳縣秦嶺區域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
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實施方案
為有序推進我縣秦嶺區域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工作,根據《陜西省涉及保護區礦業權有序退出的指導意見》(陜政辦發〔2018〕39號)、《商洛市秦嶺區域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實施方案》(商自然資函〔2021〕241號)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我縣秦嶺保護區礦業權退出,到2023年6月全面完成我縣秦嶺各類保護區9個退出礦業權(其中: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2個、一般保護區7個;采礦權4個、探礦權5個)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作,全力推動秦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實現丹鳳追趕超越筑牢生態環境保護屏障。
二、工作任務
(一)摸清底數、完善臺賬
縣資源局依據上級下發的9家秦嶺區域退出礦業權名錄,進一步在全縣深入開展摸底排查工作,摸清轄區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現狀和治理恢復情況,及時補充完善退出礦業權治理恢復工作臺賬。
(二)厘清責任、扎實治理
堅持“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對于部分退出的礦業權,其礦業權人為退出部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的責任主體;對于全部退出的礦業權,由原礦業權人承擔治理責任。
退出礦業權人統籌考慮礦山地質災害、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資源壓占破壞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水則水”的原則,編制切實可行的《退出礦業權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方案》,分類采取自然恢復、人工輔助修復和人工修復措施,統籌解決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并做好管護養護,確保綜合治理成效。
(三)保證實效、驗收銷號
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施工完成后,由縣自然資源局組織初驗,初驗合格后申請商洛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終驗,終驗合格的形成驗收銷號檔案。
(四)依法依規、合理補償
按照“先退出治理、后補償”的原則,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驗收銷號后,縣政府組織自然資源、財政、審計等部門與退出礦業權人按《陜西省涉及保護區礦業權退出補償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完成秦嶺保護區礦業權退出補償工作。
三、工作部署
(一)排查完善臺賬(2021年9月)
在前期秦嶺保護區退出礦業權排查工作基礎上,根據丹鳳縣保護區退出礦業權名錄,縣資源局再深入、細致開展退出礦業權摸底排查。摸排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現狀與治理恢復情況,厘清未造成損毀的、已造成損毀的以及損毀程度,做實做細退出礦業權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臺賬??h資源局及時動態更新臺賬,于每月25日前報市資源局。
(二)對未造成損毀的退出礦業權組織驗收(2021年10月—2021年12月)
丹鳳縣秦嶺區域退出礦業權9家,其中采礦權4家,探礦權5家。在前期排查的基礎上由縣資源局組織對未造成損毀的退出礦業權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驗收,驗收合格后報市資源局終驗。2021年12月底前形成驗收銷號檔案。
(三)對造成破壞的退出礦業權實施治理(2022年1月—2022年12月)
對造成破壞的退出礦業權,由退出礦業權人2021年11月底前編制《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方案》,縣資源局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審查并報市資源局審查。2022年6月底前,退出礦業權人按治理復墾方案全面實施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施工,并做好管護養護。2022年12月底,縣資源局組織完成初驗,上報市資源局組織開展治理成效中期抽查、評估。
(四)驗收銷號(2023年1月—2023年6月)
2023年6月底前,申請市資源局完成最終治理驗收,退出礦業權人提交治理工程竣工資料、影像資料,縣資源局形成工作總結報告、整理形成驗收銷號檔案,集中上報市資源局。
(五)核算補償(2023年7月—2023年12月)
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驗收銷號后,由縣資源、財政、審計部門實施核算補償,202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秦嶺保護區礦業權退出補償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縣政府成立秦嶺保護區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副縣長任組長、縣自然資源局長任副組長,縣環境局、縣應急局、縣林業局、縣水利局、縣財政局、縣發改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旅局、縣交通局等部門負責人及鎮政府(辦事處)鎮長(主任)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縣資源局負責日常工作,各部門、鎮(辦)協同推進秦嶺保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復墾工作。
(二)強化監督管理
縣資源局、縣財政局督導退出礦業權人落實治理資金、履行治理復墾責任。各相關部門、鎮(辦)對治理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指導,確保治理進度、治理成效??h資源局、縣財政局、縣審計局依法依規完成退出礦業權補償。
(三)按期驗收銷號
各相關部門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視秦嶺保護區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工作,從全省秦嶺保護整體和大局出發,扎實推進工作,加強過程資料管理,按期完成驗收銷號和總結歸檔。
(四)加強宣傳引導
各鎮(辦)、相關部門要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樹立治理恢復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引導社會大眾愛環境、懂自然、護秦嶺。
附件:1.丹鳳縣各類保護區退出礦業權統計表
2.丹鳳縣各類保護區退出礦業權名錄
3.丹鳳縣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
復墾臺賬(樣表)
附件1:
丹鳳縣各類保護區退出礦業權統計表
縣(區) |
退出采礦權 |
退出探礦權 |
合計 |
||||
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 |
一般保護區 |
小計 |
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 |
一般保護區 |
小計 |
||
丹鳳縣 |
2 |
2 |
4 |
0 |
5 |
5 |
9 |
合計 |
2 |
2 |
4 |
0 |
5 |
5 |
9 |
附件2:
丹鳳縣各類保護區退出礦業權名錄
一 |
采礦權 |
|||||
序號 |
縣區 |
礦山名稱 |
開采標高(米) |
退出方式 |
退出原因 |
備注 |
1 |
丹鳳縣 |
丹鳳縣巒莊八岔花崗巖礦 |
從1360米至1160米 |
全部退出 |
位于武關河自然保護區范圍內 |
|
2 |
丹鳳縣桃坪鎮銀坪村長石礦 |
從1270米至1202米 |
全部退出 |
位于武關河自然保護區范圍內 |
|
|
3 |
商洛市思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蔡凹焦楊溝硅線石礦(丹鳳) |
從1650米至1230米 |
退出標高1500米以上部分 |
秦嶺重點保護區 |
重點保護區 |
|
4 |
洛南縣瑞方礦業有限公司丹鳳涌峪溝硅線石礦 |
從1500米至1100米 |
退出標高1500米以上部分 |
秦嶺重點保護區 |
重點保護區 |
|
二 |
探礦權 |
|||||
序號 |
縣區 |
探礦權名稱 |
到期時間 |
退出方式 |
退出原因 |
備注 |
1 |
丹鳳縣 |
丹鳳縣街子溝一帶鉀長石礦詳查 |
|
全部退出 |
武關河自然保護區 |
|
2 |
丹鳳縣梨園岔一帶鉀長石礦詳查 |
|
全部退出 |
武關河自然保護區 |
|
|
3 |
丹鳳縣大木耳溝-巖屋溝地區鐵礦詳查 |
|
全部退出 |
武關河自然保護區 |
|
|
4 |
丹鳳縣資峪-武關河鈾礦普查 |
|
按國土資發(2017)77號文放射性礦種暫不退出 |
武關河自然保護區 |
|
|
5 |
丹鳳縣月亮灣地區鈾礦普查 |
|
按國土資發(2017)78號文放射性礦種暫不退出 |
武關河自然保護區 |
|
附件3
丹鳳縣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臺賬(樣表)
序號 |
行政區域 |
礦山名稱 |
采礦許可證號 |
圖斑編號 |
退出方式 |
退出區域 |
地物類型 |
年度恢復治理方案編制情況 |
年度恢復治理方案縣局審查情況 |
基金使用情況(資金投入情況) |
礦種 |
開采方式 |
是否政策性關閉(是/否) |
開采時間 |
損毀面積(公頃) |
可恢復治理面積(公頃) |
已治理面積(公頃) |
礦山地質環境、生態損毀主要問題 |
擬采取的修復措施(自然恢復/工程輔助修復) |
剩余人工輔助修復(播撒草籽、植樹等 |
剩余人工修復(機械) |
剩余自然修復 |
備注 |
||||
省 |
市 |
縣 |
鎮 |
儲存 |
使用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